不惯他们,因为他们缠着士兵询问,惹了几处乱子,所以刘承敏下令,让他们离开。
江恒不敢怠慢,告知了这些传教士。
众人知道刘承敏的身份,不敢试探此人的底线,因此灰熘熘的离开了前线。
在江恒的带领下,他们寻到了军司的谢友成,请谢友成出面,准许他们重新返回前线,观察金江镇的军事。
谢友成不知道将军的态度,所以没有当场同意这些传教士的要求,而是先把他们安置下来。
一边推诿他们,一边寻到机会,才告知将军此事。
唐清安从谢友成口中,得知王丰肃等人,被二弟刘承敏给轰了回来,哑然失笑。
“他们现在沦落到了哪里?”
谢友成立刻回答了如何安置了他们。
现在没有时间,日后更没有时间,因此唐清安还是抽空,见了王丰肃。
王丰肃知道平辽侯不是一般的人。
每个国家的统治者,或者说贵族,心中其实非常的固执,不愿意接受新的变化。
唯独平辽侯不同。
他不怕变化,也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对于他们这些西方的传教士,虽然管控的严格,但是却不阻止他们。
从平辽侯身上,王丰肃感受到了一股强者的自信。
这股自信。
王丰肃只在大周部分真正具有学问的学者身上,才能感受得到。
多年前,因为夫人病重。
在王丰肃看来已经无法医治,至于最后的放血治疗,被将军否决了,而突然来了一名神医。
他的医术之高明,令人震撼。
王丰肃因此想要和其谈论此事,却连面都见不到。
而后来的林如海,他的学问同样高深,对于他们这些外国人,也乐于交流。
和顾应时不同,顾应时虽然也是愿意接触他们,但是顾应时的学问,并不能令王丰肃高看一眼。
林如海的言语之中,所蕴含的知识,令王丰肃从内心认可了对方,是东方古国的学者。
平辽侯的学问并不深,但是作为一名贵族,他的胸襟,则另王丰肃折服。
因此王丰肃主动提起,他们这段时日来所了解的一些事物。
王丰肃说的仔细,唐清安听到认真。
“这样吧。”
觉得王丰肃说的东西很有用处,自己可以得到更多的参考,因此唐清安提议。
“你们就跟在我的中军,把你们的所加所闻,以及你们的想法,详细的写下来。
等这场大战尘埃落定,我和你好好的谈一谈。”
对于平辽侯所提的交流,王丰肃乐见其成,爽快的答应。
唐清安时间不多,因此简短的接触了王丰肃一番,就让其好生呆在中军。
王丰肃由江恒带回去后,和几名传教士,开始仔细辩论起来。
如果是未见这场大战之前,几名传教士不会愿意接受唐清安的建议,哪怕听从,也不会真心。
正因为态度改变了,开始尊重对方,所以对于别人的交代,他们为了不让别人小瞧,都打起了精神。
有成见就会有偏见。
其他的士兵们,不愿意接触他们,江恒不同,亲自为他们服务,在一旁听取他们的知识。
而传教士们,同样放下了成见,言语中,认为大周是一个军事组织远超于西方的伟大国家。
“根据教会的信息,瑞典国王三年前开始建立募兵制度,登记瑞典全国的青壮。
定下十人抽一人,服兵役二十年,其余九人则供养和提供装备,因此瑞典王国陆军人数达到四万人,这是我们西方诸国的首创。
教会还特意去分析和收集过信息,并认为瑞典王国的军事改革,将会因此而强大,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在座的我们应当知道,这里的大周国,乃至大周以前的国家大明国,此种军事制度,已经创立了数百年。”
“真是令人遗憾。”
有一名传教士落寞的说道,越是熟悉东方的古国,越是知道对方的先进。
哪怕对方同样也有落后的地方。
但这名教士认为一些落后的地方不足以为患,例如西方国家的炮,舰都超过大周国家。
这就是大周的落后。
但是这种局部的落后,而不是文化的落后,可以很快的赶超上来。
例如数十年前大周彷制出来,金江军现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