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一十章 投靠

第三百一十章 投靠

定会想另外的办法。

他不准备等待,而是主动前去接触大周的使者。

以前他多次主动联系辽西守军,却得不到回应,现在有了机会,他不想错过。

说做就做,他要赶在皇台吉之前,和大周的使者联络上,因此率领自己的人马,往西方赶去。

贾鉴不知道复杂的形势,轻易的到了敖汉部,见到了大首领歹青。

……

史鼐成为了大军总督,从登来坐船到了金州。

唐清安亲自迎接。

登来已经有两万大军,且越来越多的军队即将赶到大营,关于和蛮族的战事。

史鼐要听听唐清安的计划。

两人都是知根知底的熟人,且关系深厚,唐清安对于史鼐担任总督,负责联军,两部合力有信心。

“决战场还是在营口。”

唐清安是如此认为的。

听到唐清安的想法,史鼐没有意见。

蛮族有野战兵,不会空以守城而陷入被动。

“忠顺王带领锦州军,出击北镇,如顺利的拿下北镇,再过大辽河到辽东,攻击牛庄驿,威胁海州的左翼。

史公率领国内五万军,沿三岔河北上,直逼海州,我则率领全军,牵制蛮族大军。”

这回作战和萨尔浒是不同的。

萨尔浒周军分数路,需要行进千里,因此让蛮族老奴有机会,可以分而歼之。

而现在的三路大军,营口到海州不过百里而已,蛮族分兵则是自寻死路。

哪怕蛮族选择先攻打忠顺王,或者史鼐,金江军都能及时救援,并且形成前后夹击之态势。

二十余万大军,一路施展不开,纯属浪费兵力,乃最下策的添油战术。

双方合计高达四十万的战兵,民夫百万的战场上,如果只出一路,从营口到海州。

毫不夸张的说,前方打仗,后方大营还在行军。

前头败了,后方再多的兵力,也会面临溃败的局面。

而且唐清安也不想和国内军,锦州军合为一路,可能反而会加深溃败的风险。

听到唐清安的想法,自己所部不需要正面硬碰蛮族主力,史鼐对这个计划有信心。

忠顺王带来的幕僚和官员,以及金江镇军司的官员,一起在舆图面前。

分配各自的作战路线,以及如何支援对方,互为犄角。

商讨了几日后。

史鼐又去见了忠顺王,然后同样商讨作战计划,对于金江镇的思路,有没有需要改变的。

忠顺王见金江军负责最硬的仗,当然没有意见。

哪怕没有亲见忠顺王,唐清安也知道忠顺王不会反对。

对于自己的金江军正对蛮族的主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管是锦州军,还是国内援军,都担不起这个大任,反而强硬的逼他们主攻,只能导致大败。

锦州军是残军,士气不足。

国内援军有数支战斗力不错的,战斗意志也很强,可是兵少且不熟,互相间不够默契。

唯独金江军,十二万大军,不但比锦州军和国内援军的数量合起来都要多。

且多年参加战斗,属同一个军制,才有底气独抗蛮族大军。

“蒙古来攻怎么办?”

史鼐又回来了。

忠顺王没有等到贾鉴回来,如果蒙古继续支持蛮族,锦州军如何能支援金江军。

唐清安内心坚定的认为蒙古会选择大周,但是其他人却没有这个信心。

“蒙古军如果配合蛮族大军,那么锦州军就负责收复北镇,牵制蒙古军。

而国内援军,则正面攻打蒙古军,我和朝鲜援军,合力攻打蛮族大军。”

蒙古骑兵骑术的确娴熟。

可是多年来物资困顿,在军备一事上,导致战斗力不够看。

锦州军对抗蒙古骑兵,是有这个实力的。

作战思路倒是简单。

不过具体的事务,以及作战战术,则由下面的将领们商议,最后由军司调度。

史鼐没有问题了。

他是看着唐清安在他的支持下,如何建立金江镇,从一名小小的百户,七年间成为平辽侯。

两家关系非同寻常,自己也算是他的长辈。

“锦州军收复北镇,你愿意?”

史鼐觉得唐清安一定有他的招数,不过自己还想不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