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卿的话没有说尽,可是林黛玉明白秦可卿的意思,未说的话不过是为了照顾她的颜面。
其实林黛玉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杂念。
也是众人小瞧了林黛玉,红楼中林黛玉幼年离家入贾府,就见惯了贾府下人的嘴脸。
后来父亲病逝,从此无依无靠,不也一样,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一张伶俐的小嘴,就让众人不敢在她面前乱说话。正准备回答秦可卿的时候。
外面突然喊道,“老爷回来了。”
林黛玉这才一脸的惊慌,秦可卿也没有想到,将军突然回来。
周氏连忙拉着林黛玉,去隔壁的房间躲避,结果出了门还是碰到了将军。
林黛玉红着脸,急匆匆的施礼后,躲在周氏身后,低着头跟着周氏离开。
唐清安目送林黛玉离开后,才进了屋子。
“如何?好些了没有?”
秦可卿埋怨的看了眼唐清安,唐清安走到榻前,同样伸手摸了摸儿子的额头。
虽然还有一些温,却不如以前那般烫了,而且还在出汗,说明现在在恢复,就看夜间会不会反复。
如果夜间没有反复,就说明开始大好,如果又反复,则说明还没有好。
“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秦可卿纳闷的问道。
听到秦可卿的询问,唐清安默默的坐到秦可卿一侧,温柔的拉起了她的手。
“这些年可是辛苦你了。”
闻言,秦可卿不但没有欣慰,反而紧张了起来。
两人夫妻多年,自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如何还能不了解他,这番慎重,必定有不好的事。
唐清安看向榻上的小儿,同样不知道如何开口。
其实如果继续等一等,等小儿病好,比现在开口的时机要好很多。
可是如此大事,哪里还能浪费时间。
早一日敲定朝鲜的事,不但金江镇上下松口气,朝鲜也能趁早开始准备积蓄。
金江镇的百姓困苦,士兵连年作战。
谁都在牺牲,哪怕作为金江镇的一镇之主,哪怕他重视家人,可为了金江镇,也必须做出牺牲。
金江镇因为屯田,修水利,修道路,病死了多少百姓。
金江镇因为战争,大战,小战,游击战,包括前番在辽西的战争,多少士兵牺牲,伤残。
他可以不用做牺牲,可以用其他的办法,不过需要的是多花些时间而已。
可是这多花的时间,会增添金江镇百姓,士兵更多的伤亡。
金江镇的百姓的命是命,金江镇士兵的命也是命,他们并不比自己的儿子要差。
如何解决朝鲜贵族和国王的顾虑。
明年大战抽调朝鲜的士兵,以及从朝鲜百姓中,征集本就没有多余的物资。
朝鲜的贵族,和国王在乎的不是这些,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权势。
金江镇如果一统辽东,会不会对朝鲜造成威胁,从而影响了他们世代的权势。
这才是朝鲜拒绝金江镇的原因。
“朝鲜仁烈王后的生辰,我准备让小乾代替我入朝祝贺,同时留在朝鲜王宫一些时间。
让朝鲜勋贵多接触一下他,和朝鲜勋贵子弟也能有所交际,以达到加深朝鲜和金江镇的友谊的目的。”
唐清安终于还是说了出来。
他真的很在乎自己的家人,可是如果能减少金江镇军民的牺牲,那么作为受到金江镇军民供养的平辽侯子弟。
受其供养就必须有义务,必须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你说什么?”
秦可卿不敢置信。
小乾虚岁才四岁,如何就能远离家庭,去外国呢?但凡有个不好怎么办。
二子的不好,令秦可卿不愿意小乾冒险。
唐清安明白秦可卿的畏惧和反对。
现在的时代的医疗落后,小儿本就容易夭折,更何况离开家中出远门。
可有些事是必须做的。
如林如海顾忌林黛玉未来的婚事,所以忍痛让其六七岁就千里入京。
而小乾更不同。
受到金江镇军民供养的他,四岁的小乾千里入朝,不是为了一家人,而是为了万家子弟。
在唐清安的心中,自己的儿子受到了万千军民的供养,那么就已经不只是自己的儿子了。
只接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