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周朝廷才是凶手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周朝廷才是凶手

仁义。

将军的思想,如果在金江镇传开,获得百姓的认可,无异于和朝廷割裂。

反倒是朝廷打杀流民,会获得金江镇百姓的同情。

朝廷越是杀害流民越多,金江镇的百姓,反而越会痛恨朝廷,同情陕西的流民。

蛮族还未平。

将军就已经开始布局国内。

可怕可惧。

将军如此年轻,如何才智这番高觉,令人感叹。

谢友成,冯胜之,顾应时三人又不同。

冯胜之心向朝廷,乃从小读儒书,受其熏陶,和忠君就是爱国一个道理。

可是他毕竟是辽民,和辽民受了同样的苦。

心中也装有辽民。

朝廷难道是真无道吗?

冯胜之哑然。

即不愿接受,又无话可辩解。

谢友成,顾应时,二人则认真思考将军所言,越发佩服将军,也更加认可此言论。

霍乱天下的,绝对不是陕西流民。

而是无道的大周朝廷。

林如海学问之深,不是在场之人可比。

他皱着眉头,低头沉思,犹豫的看向唐清安,唐清安心平气和的鼓励他。

见状,林如海不再犹豫。

“可是流民作乱后,不少事也是令人惨不忍睹的,如果把流民作乱定义为正道。

那对死于流民手中的无辜百姓,又如何解释呢?”

平辽侯既然以百姓为重,林如海还之以百姓。

以彼之矛攻子之盾。

唐清安不但没有被林如海难住,反而当即畅畅而谈。

“百姓对农民起义有误解,因为农民起义一旦爆发,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不可计数的农民队伍,大部分都是淳朴的农民,以求活为目的。

可是不少的流氓,盗匪,野心之人,这些真正作歹的人,会顺势加入其中。

他们心思恶毒,为非作歹,农民的心思单纯,他们的心思复杂,农民起义顺利时。

他们会投机,纂夺权利,农民起义遇到挫折时,他们就会背叛,分裂,到处扰民。”

文官的笔中,史书对农民起义之事,只写了其发生后,国家败亡,然后民族如何沉沦。

导致了后世人对农民起义的恶劣印象。

民族的沉沦,不归罪于朝廷,反而归罪于流民,实在是无稽之谈。

见众人都不再反驳。

唐清安下了命令。

“明日起,学堂,军校,乃至军中,官府都要思考。”

林如海也在思考。

思考唐清安为何叫来自己的用意。

很快,他就琢磨透了。

唐清安看重的,是金江镇官员对自己才德上的敬佩,如果他也宣扬唐清安这套理论,认可唐清安的理论。

那么金江镇的官员,谁敢不服气?

连朝廷的探花都认可的理论,这些顶多举人出身,多半秀才,乃至童生,甚至功名都没有的官吏。

他们有什么资格和底气来反驳?

好厉害的人。

难怪他不到十年,就建立了如此基业。

不是运气啊。

林如海佩服其人。

“干戈不起,社稷安定。政治修明,公平正直。五谷丰登,不愁衣食。

以这三句话来问道,众人都来评论百姓愿意不愿意。

如果认为金江镇的百姓愿意,那么陕西作乱的流民愿意不愿意。

如果认为陕西的流民也愿意,那为何他们作乱,如果他们不愿意,为何又不愿意。”

唐清安抛出了一颗不小的石子,投入了本就不平静的水面。

很快。

金江镇上下,都开始谈起了这件事。

“当然愿意,哪个百姓家里会不希望天下太平?”

金江镇没有大户。

原来的大户都消亡在了蛮族的手中。

武将,文官多半都是出自小门小户家中,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辽民出身。

他们还没有到和百姓脱节的地步,思想上还是百姓。

因此没有会认为百姓不希望太平。

很简单的道理。

天下不太平,最先遭殃的必定是百姓。

“既然百姓都希望太平,为何陕西百姓作乱呢?”

金州军学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