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单,看了几眼,对比他个人来说,的确是颇丰,不过对比金江镇数百万民,则是可有可无罢了。
因此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看重的是朝鲜国主答应,今年近百万石的援助,乃至每年数十万石的援助。
这才是对金江镇有用的。
区区礼单,哪怕再琳琅富贵,他也不放在眼里。
“听说令弟十分有才,记载了不少关于金江镇的笔迹,可否让我一观?”
朴周源一路的做派,被人瞧在眼里,提前上报。
唐清安得知后,虽然觉得东岸各地,没有什么不能让人瞧得机密事务,谨慎起见还是提了出来。
朴明源如何敢拒,不等他答复,节度府亲卫就出门向朴周源处,搜出了他的笔记。
送到将军处,朴明源坐立不安,生怕自己的弟弟记载了一些不恭敬的事。
上朝节度使默默的翻看他弟弟的笔迹,他坐在凳子上,满头是汗。
唐清安终于看完了。
内心感叹。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本大名鼎鼎的朝鲜笔记,诞生在了他的金江镇。
其中并没有什么。
不过是些汉民生活的习惯,用物之类的。
却让这名朝鲜勋臣子弟激动感慨的全部记载下来。
这就是汉民族的文化,为何成为东方文化基础的原因所在。
唐清安把笔记让侍卫还了回去。
这笔记虽好,可惜朝鲜两班勋贵却不瞧在眼里。
因为他们心中没有百姓。
两班勋贵不认可,不推广,这笔记也不过是一本无用之物罢了。
朝鲜几百年来都有使团入京,也没见把所见所闻的好东西推广开来。
“朴大使,希望你去京后,能为我金江镇多向朝廷解释一二,如果功成,我亲自设宴为你接风。”
朴明源连忙起身,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