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琢磨,终归还没有决定好,到底让谁做支使。
冯胜之,顾应时。
两人一南一北管理民生,反而两个当事人,彷佛毫不在意一般,只默默的做事。
大军在前方打仗,文官在后方治理。
民政被两人打理的井井有条,丝毫没有拖军队的后腿。
不管是供应大军物资,还是收拢难民,或者组织各地秋收,屯田,清丈田亩。
治理新收复的地方,渔场,盐场等等诸事宜,都让唐清安没有费多余心神。
而同样因为这些原因,唐清安越是无法做出决定。
两人不争,反而比争还要厉害。
不论如何。
金江镇的公事不能延误。
冯胜之和顾应时,的确顾不上争权夺利。
大军打了胜仗。
不可计数的辽民涌入各地。
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从收复游击区,再到金州征集大军,等待朝鲜援军,国内援军,然后收复复州,盖州,榆林铺和蛮族决战。
耗费了海量的物资。
各地的积蓄早已见底,金江镇的财政到了破产的边缘。
这也是唐清安。
为何面对国内的打压,选择低声下气的原因。
唐清安神色严肃。
冯胜之,顾应时两人,也苦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