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二百零三章 民情

第二百零三章 民情

计未来几年都无法全额供应,因为目前的治下无力承担。

只能靠朝廷的供给。

而士兵不光要上战场杀敌,冒着生命的危险,如今还要月饷减半,当然要给更多的补偿。

士兵的家中,除了原来的分田十一亩,从月饷减半之年开始,服役一年,赏赐一亩田,最高限制十亩。

也就是说,普通的士兵,不谈平常的半饷,光服役十年,就能为家里得十亩田。

那么这些军士家中,将会是二十一亩田,成为各地的富户。

现在的大周,北方陕西各地因为赋税之重,导致民逃田慌,一二两银子就能买上田。

可是在江南,哪怕徭役也重,但是一亩田能卖到十两以上,而且还极难买到上田。

如果三年后,真如将军所言的税赋,那么金州各地将会是最好的地方之一。

别说十两银子,估计就是十五两银子,也买不到上田,因为没人会卖。

因此关于对军士的田亩奖赏,不但弥补了对军士半饷的弊端,反而能获得所有军士的响应。

还有一层不名言的意思。

在座的官员都能看透。

家中十一亩田,再配十亩军田,还有哪个士兵不对将军忠心耿耿。

士气,忠心都有了。

一箭三雕。

分田之事,不是一日就能谈完,其中的细节,每个人都在勘酌,最后用了三日,才敲定了分田。

既然没有了疑问,将军府下发了公文到各地和军队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各地都沸腾了起来。

哪怕最畏惧官府的百姓,都会向身边的公差打听,这是否是真的,一脸的惶恐。

田亩。

真要是自己能得十一亩田,就算自己死后,见到了祖宗也能脸上有光啊。

自己可是为子孙挣了一份家业。

多少农户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

十亩田,多少百姓想都不敢想想的事。

衙门口公示牌下,几名差人被问的口干舌燥,几日来,哪怕解释了又解释,还是要翻来覆去的问。

眼前这黑黝黝,满脸褶子的老农,差人认出了他,他每日都来问一次。

“你这老者,怎么回事啊?已经回答了你不下三四回了,都像你这么来问,岂不是烦死人?”

原先。

老农最畏惧这些公人,可是同样的语气,他反而一点都不畏惧了,竟然会露出讨好的笑容。

“这..这……这,分田可是真的?”

差人翻了个白眼。

“去去去,再来我这里捣乱,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把你抓进衙门去。”

听到要被抓紧衙门,那老农才念念不舍的退了出去。

他刚走,和他一般无二的个人,明明长相不同,却神态相似的紧,舔着脸上前。

“你也滚,老子认得你。”

官府还是那个官府。

差人虽然都是新人,可是不要几年,仍然学会了对百姓的傲慢,居高临下之态。

什么都没变。

只发了一道公文。

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同样的困苦,同样的分配不公,同样的有不言之事,但是百姓们却笑口常开。

往常的时候。

百姓们沉默寡言,在田里干活,就算碰到邻居,也经常一日不说一句话。

而如今。

每个人都主动的和别人说话。

各地田间。

谈的话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要分田了。

只要说到分田。

刚才还苦着一脸的老农,会情不自禁的展开眉头,露出泛黄,不齐整的牙床。

“是啊,将军要跟咱们分田咧。”

“十一亩田啊。”

先说话的人感叹一声。

“嗯,十一亩田。”

随后的人,肯定的说道。

十一亩田真不多。

以现在大周辽东的气候,有的地方高产,有的地方地产。

按照公告里所言。

上田则七亩,中田则十亩,下田十五亩。

平均下来,十一亩田,一年也才二十二三石黍谷,去掉田税还能有近二十石。

可是有了这十一亩田,家里人就再也不用担忧日后,再也不用害怕饿肚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