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畅畅而谈。
“各地人口不提,只西洼就有十余万人,在大周已经是一个县的规模。
民生各事都有官府控制,吃喝拉撒住行都要管,西洼的官吏才多少人,如何能办好。
百姓们为官府屯田有的已达到四年,甚至将近五年的,而各家没有丁点盈余。
长年累月下来,各个面色饥寒,生活困顿,谁家不会有怨言,而这些怨言都会指向官府。
而官吏又要负责这许多的事,各种矛盾积累下来,更会加剧百姓和官府的对立。
现在因为将军有救治之恩,百姓还能忍耐的住,再过一二年,或者二三年。
我只听过报一时之恩的,从没有见过报一世之恩的。
更如他今日分的鱼块小了,明日房子漏水,后日衣服破了,种种下来,都会怨言官府分配的不好。
这些隐患如果各地视而不见,不加以纠正,等后果显现时,则为时已晚。”
好久。
没有人当着他的面,这般率性而谈了。
唐清安听完郑永廉的话,沉思了起来,一时间分不清好坏。
“如你所言,把地分给百姓,再从中收税,垄断盐铁等大额物资获取利润。
我按照你的思路算了一番,百姓同样是困苦,而官府所得却比如今要少了许多。
而各地辽民还在投奔,如此下来,岂不是也是照旧吗。”
“属下提供的思路,虽然不能解决所有困难,但是可以缓解一二,至少,百姓的衣服破了,不会再埋怨官府。
而且将军多年前,不也是提过,日后也要分田亩吗,既然如此,为何不把此事先归纳一番。
然后把章程告诉百姓们,让百姓们有个期望,不至于绝望。”
郑永廉说完,见将军没有继续问话,低下头安静下来。
分田。
肯定是要分的。
郑永廉所言之事,其实冯胜之,顾应时都有过顾虑,那就是随着人口的增多,官府的能力跟不上。
不过因为如今的模式,能获得更多的物资。
所以就视而不见了。
但也正如郑永廉所言,矛盾不会因为视而不见就不存在。
日积月累下来,日后反而容易引起更大的麻烦。
“分田之事,需要慎重,不然一个闹不好,反而引起骚动,凭白添乱。”
“既如此,那更应该召集各地官员,重视此事,解决此事,视而不见绝对不是办法,而是懒政。”
听完郑永廉的话,唐清安不在犹豫。
留了郑永廉在将军府办事,让他这段时间拿出个章程来,一边召集各地官员。
半个月后。
各地主官都汇聚到金州。
“金州有的民户,已经为我们屯田四年了,三年的也不在少数,不能再如此对待他们。”
朱文,顾道初,戴国伟,陈恒……这些一地主官,已经事先得到通传。
因此听到将军的话,众人并没有意外。
人们不约而同的看了眼张达基,张达基目视前方。
“分田这件事,需要慎重。”
朱文首先说道。
“分田的事情,我极为支持,但是这件事太大,一定要事先想个妥当的方法,不然好事反而变为了坏事。”
这是老成之言,众人都不反对。
“我先说个大致的意思,在座各位都勘酌一二。”
正如朱文所言。
分田是好事。
但是怎么分,一个处理不好,反而怨声载道,引起百姓的不满。
唐清安拿起手中的册子。
这是将军府的官员们沟通后,做出来的方法。
“金州为官府屯田七年以上者,每户分田十亩,军中服役七年以上者,其家再多分田五亩。
渔户,匠户先不提,把大头的民户解决掉。”
每户十亩。
不多也不少。
众人心里有数了。
不提奴儿干司,整个辽东官册上的额田就有近四百万亩地,隐田谁也不知道有多少。
因为没有统计过。
金州的额田最多,有此地地利的原因,但是沈辽土地肥沃并不比金州差。
不过是因为金州靠近登莱,山东运送物资到辽左,都会到金州,因此此地和其余各地不同。
所以隐田少,额田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