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为“耶路撒冷、罗得岛及马耳他圣约翰主权军事医院骑士团”)。,w′b/s·z,.¢o*r/g_
此时的马耳他骑士团依旧是基督教阵营的桥头堡,他们如同一道屏障,阻隔了入侵。40年后,奥斯曼帝国卷土重来,4万土耳其大军将马耳他岛团团围住。骑士团依旧拼死抵抗,此役半数团员壮烈战死。眼看就要失利之时,彼时已经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西班牙派援军前来解围,最终马耳他与西班牙军队一起击溃了土耳其人,粉碎了海路向欧洲扩张的野心。可惜到了18世纪的最后两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最终占领了马耳他岛。皇帝很不喜欢这帮骑士,遂将他们逐出了马耳他岛。之后骑士团各部分散在了欧罗巴各地,虽辗转东西,但却从未解散。直到1834年,骑士团在英法等国的支持下,终于来到罗马,重建了总部。但是在四处漂泊的这一百多年间,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罗巴早已脱离了神权的控制,教皇也失去了世俗的权力,成了一种宗教象征。于是此时的马耳他骑士团与时俱进,果断地放弃了军事作用,转而开始从事慈善事业,这也是他们最早的初衷——“守卫信仰,援助苦难”。马耳他骑士团作为骑士团的鼻祖,也成为了唯一存活至今的基督教军事团体。骑士团国可能是世界上被广泛承认的最小的政治实体,该实体现为联合国的观察员,他们的总部设在梵蒂冈的一座大厦内,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邮政收藏和成员捐赠。 不过因为骑士团所在的大厦是租自梵蒂冈的,因此它并没有实际的领土,也无法被认定为“国家”。骑士团目前的团员分为三类,前两类成员为内部成员,需要宣誓;第三类是荣誉成员,该称号大多被用来授予世界各地的一些名士。如果说早期的医院骑士团负责的是医院的安保,那么圣殿骑士团的任务便是保卫寺庙。圣殿骑士团全称是“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其建团时间只比医院骑士团稍晚一点。说到圣殿骑士,必须先来说一说“圣殿山”。“圣殿山”是一座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山丘,“圣殿”是犹太人的叫法,基督徒一般称其为“锡安山”,而教徒则称其为“第三圣地”。在这座不起眼的荒漠小丘上,分布着“亚伯拉罕神系”三教的数个重要圣地,因此圣殿山也几乎成为了当今世界宗-教-矛-盾的代名词。宗教的事情还是不多说了,来集中说一下“圣殿”吧。传说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名易卜拉辛)曾在圣殿山上得到上帝的召唤,杀子献祭并升往天堂。当时他升天前踩着的一块岩石被完好地保存至今,世称“圣岩”。亚伯拉罕在经历这次召唤之后,命人在此地建造了一座小宫殿,紧接着他的后代所罗门王(苏莱曼)又将宫殿翻造一新,故此建筑又被称作“所罗门圣殿”。在罗马帝国灰飞烟灭之后,中东逐渐被阿拉伯帝国控制。穆圣在征服耶路撒冷后,骑马来到了圣岩附近。传说他站在圣岩上同样感受到了神的召唤,并籍此成为了新一代的大先知。与此同时,教徒们为了保护这块穆圣所踩过的圣石,在其周围建造了阿克萨清-真寺,即“第三圣地”圣岩清-真寺。阿克萨是“最远”的意思,因此该寺又被称为“远寺”。而这座清-真寺所用的基墙,正是当年所罗门圣殿的遗址。而当1099年十字军攻破耶路撒冷时,阿克萨清-真寺又被彼时的基督徒们改造成了教堂。直到1199年,由于教堂时常受到异教徒的袭扰,一位名叫雨果·德·帕扬的法国骑士建议当时的耶路撒冷国王组建一支安保部队,以保护往来教堂的朝圣者。这就是圣殿骑士团最早的雏形,而雨果·德·帕扬也由此成为了第一任大团长。那为什么要叫“贫苦骑士”呢?因为当时这支护卫队一共才九个人,都是雨果的亲戚,他们在受到国王资助前早已是穷困潦倒,只能露宿在残破的神殿之内,靠残羹剩饭度日,因此得名“贫苦骑士”。这支不起眼的安保部队在组建后的第五年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他们旧时的领主法国香槟的伯爵休(hugh)决意资助他们。休不仅散尽家财倾囊相助,而且还亲自加入骑士团成为了一名圣殿骑士。之后的两年,欧洲贵族们为表虔诚纷纷慷慨解囊,阿拉贡国王阿方索一世甚至将圣殿骑士团作为王国的顺位继承人列入了遗嘱。与此同时圣殿骑士团也开始了他们的“借贷业务”。由于分支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