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策划了一系列所谓的“探路”,每一次都是大规模行动,由探雷和扫雷舰开路,其后由鱼雷艇、u艇、破障艇以及轻巡洋舰逐次跟进,并由水上侦察机在前方探查,以预警英国战舰的情报。
“探路”舰队只能在已知无水雷的区域得到来自重型主力舰的护航。
对英国人而言,大面积布雷已经成为他们在保护海上交通线、通讯和贸易方面的主要预防措施。
他们希望雷场能把试图偷袭的u艇和袭击舰炸个底朝天,至少也让他们花点力气绕路。
德国袭击舰的威胁在1917年10月变得非常迫切。
因为德国的两艘现代化高速轻巡洋舰布鲁默号和布雷姆斯号——都在1916年前后加入公海舰队并配备了150毫米主炮——奉命前去攻击苏格兰设得兰群岛勒威克和挪威卑尔根之间的英国护航航线。
两艘德舰在10月16日至17日夜抵达预定位置,并等待他们已经从无线电通讯中监听到的一支护航队出现。
布鲁默级最初设计作为高速布雷舰,装备4门单联装150毫米主炮、2具500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够携带400枚水雷,但主装甲带仅有40毫米。
设计航速28节,实际公试航速则高达惊人的34节。由于其高速,皇家海军在后来迅速设计了能够达到33节的e级(翡翠级)轻巡洋舰作为应对
德方的官方记录显示这支船队包括10艘商船和两到三艘护航驱逐舰,但海军部记录则显示实际上有12艘商船,由两艘驱逐舰——玛丽罗斯号和强弓号护航,船队指挥部设在后者上。
船队正在从卑尔根返回勒威克的途中,以双纵编队航行。
10月17日黎明前,德舰在设得兰海岸线以外约61英里处目视发现了船队,并与强弓号接战,后者随即勇敢地转向德舰试图保护船队。
德方记录显示强弓号开火攻击两艘轻巡洋舰,而玛丽罗斯号则转向北方脱离。
在两艘轻巡洋舰的压倒性火力优势下,强弓号很快被击沉,德舰随即转向商船,而后者此时已经在停船并匆忙放下救生艇逃命。
此时玛丽罗斯号转回来开始攻击德舰,但同样未能支撑多久。
12艘商船中的10艘被德舰击沉,玛丽罗斯号上仅10人生还,而强弓号上的47人则全部牺牲。
在袭击发生后,皇家海军立即派出轻巡洋舰和不挠号战列巡洋舰试图前去追击德舰,但最终没能找到攻击得手后正在逃回基地的德舰踪迹。
不挠号仅搭救起了玛丽罗斯号的幸存者。
之后,从1917年11月初起,挪威和苏格兰间的航线护航强化到由战列舰和轻巡洋舰组成,以确保能够击退任何可能的袭击舰攻击。
1917年的11月似乎开了一个好兆头,皇家海军的一队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追上并击沉了德国辅助巡洋舰威廉太子号,同时击沉了10艘拖网渔船。
到第一周的周末,即1917年11月11日,一支战列巡洋舰中队在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伴随下在北海对赫尔戈兰湾的雷场进行了又一次巡逻,没有遭遇任何敌舰。
此时德国正在计划下一次“探路”行动,于1917年11月17日进行。
行动力量包括第2、第4和第6辅助扫雷舰中队,第6扫雷舰中队,第12和第14鱼雷艇中队,第4破障集群和第2侦察集群的轻巡洋舰,由第6辅助扫雷舰中队的冯·路特准将指挥。
来自第4战列舰中队的德皇凯撒号和皇后凯瑟琳号战列舰,由凯瑟琳号的格拉斯霍夫舰长指挥,作为船队的掩护力量。
这两艘无畏舰各配备有10门12英寸主炮,但当“探路”船队在早上7点已经到达赫尔戈兰湾中央、霍恩斯礁-特谢林岛附近的预定集合点并开始整队时,她们还在黑尔戈兰湾以西。
由于无法派出陆基飞艇侦察,轻巡洋舰也无法起飞水侦,德国舰队只能依靠从远在本土博尔库姆岛起飞的两架陆基侦察机提供前置侦察。
上午8时刚过,德国扫雷舰突然遭到英国轻巡洋舰的攻击,来者分别是c系列轻巡洋舰的卡勒登号和卡吕普索号,航速29节,配备5门6英寸舰炮。
根据德方记录,柯尼斯堡号和纽伦堡号轻巡洋舰随即向西北加速迎战英舰以保护扫雷舰。
同时第12和14中队的鱼雷艇也收到命令向北和西北方向机动,并穿插到英舰和德舰中间释放烟幕。
此时v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