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当时甚至鼓励水手们苦练扔扳手技巧,想用这种随手可得的东西,打碎潜艇的潜望镜,潜望镜是潜艇的眼睛,打瞎了眼睛的德国潜艇就成了死鱼,效果嘛,大家都能猜到,零!。
1915年2月,英国海军部召集各路专家,在伦敦成立了国家科学委员会,向全国公开征集反潜战的方法和手段,并对民众提出的方案并进行筛选采纳。
英国民众爱国很高涨,各种“偏方”纷至沓来,塞爆了国家科学委员会的邮箱,从画符念咒到声呐深弹什么都有。
据不完全统计,到战争结束时,专家们共处理了各种建议42000余条,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些反潜神器。
比如扫把弹。
扫把弹准确的翻译是手持骑士长枪炸弹,是从扳手引伸出来最早的反潜神器,应当是反潜火箭深弹的鼻祖。
扫把弹名字是我起的,因为形状有很象,制做很简单:
取重约7磅的5英寸炮弹1枚,长十余英尺的结实木棍1根,绳索若干,绑成上图形状,材料都是军舰唾手可得地,价格便宜量又足,早期的英国人一直用它。
“扫把弹”不是撑杆雷,英国人没有抱着炸弹与u艇同归于尽的情怀,“扫把弹”是要丢出去的。
用法大致是这样的——精选舰上以膂力过人者曰掷弹手反复操练,战时手执此弹于头顶挥舞旋转数圈,向u艇丢过去,射程约20到30米。
英国官方的测试过结果,最好成绩大约是63米(70码),扫把弹会沉入水下后,由触发引信引爆,应当能将德国潜艇击毁。
不过扫把弹的射程实在可怜,没有哪艘德国潜艇会傻到靠近来挨打,所以没有取得过正式的战果,再后来就被人忘了。
如何搜到水下的潜艇呢?一战时英国大众和后世的部分专家一样聪明,用渔网啊!
采用渔网捉潜艇的好主意塞满了皇家海军专家委员会的信箱。
专家们经过仔细研究并充分论证,克服了种种技术难关加以完善,于是捕潜网诞生了。
首先是两张100英尺宽的捕潜网,网边有粗绳子,两侧的金属片能产生约100磅的拉力,在海流作用把网张开,上面是肉眼难以看到了空心玻璃球,起浮子的作用。
网长约半英里到1英里,放入水下约50英尺,加上配重。
捕潜网的精华所在,是内装化学制剂的容器,当水下有潜艇被捕到后,拉动化学容器,夜间发出火焰和白天放出烟雾信号进行指示。
捕潜网由轻便结实的纤维制成,这时候尼龙还没有发明,不然会更精彩些。
网孔直径挺大,大约几英尺,多张网可以连在一起,水下的潜艇一旦被这种网子捕到可算是倒了大霉。
化学容器夜间发出火焰和白天放出烟雾信号进行指示,引来反潜舰或小艇,还可能把螺旋桨缠住,并迎来深水炸弹的欢迎。
自从有了捕潜网,吓阻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德国潜艇在英国海岸出没的频度确实少了许多,走狭窄水道时也变得小心翼翼,唯恐被人当鱼给捞出来。
但任何武器有利就有弊,捕潜网的毛病是不易回收,遇到了大风浪天气常常损坏,更大的的毛病是得派船看着。
德国人远远看到有人值班,其实就不来了。
捕潜网投入过使用,但没有战果。
英国人在捕潜网的基础上又推出2.0版——“水雷网”。
就是在捕潜网上挂上水雷,这个设计很成功,只是挂炸弹是个要命的任务,没人愿意干。
挂了炸弹的捕潜网对英国和中立国的船只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必须精心的照看并加以标记,无形中也给了德国潜艇提了醒,所以效果也不显著。
后来又有了捕潜套索,这比捕潜网更高明,这种反潜装置有点象套马索,不过加挂了许多炸弹。
一战前两年,曾被大量装备并被广泛使用过。
捕潜套索由水面舰艇的拖在后面,用于打击潜坐海底的潜艇,如果刮到潜艇之类的水下物体,能够触发炸弹或由水面舰艇引爆炸弹。
不过呢,和前面几种装备一样,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捕潜套索能够确认的战果只有1例,相比前面的反潜手段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
捕潜套索是主动反潜手段,反潜绊发雷则是一种被动的固定反潜装置。
反潜绊发雷原理上有点类似后世的闯红灯拍照,反潜绊发雷布放在海湾入口,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