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卸甲将军寡妇妻 > 第二零七章 万事开头难

第二零七章 万事开头难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愿得此身长报国……

他眼神悠长,脑子里闪过各路先贤所做的各种荡气回肠的诗词歌赋,掷地有声的道:

“那个男儿不想一辈子活的混混烈烈,死了最好青史留名?”

即便不为他自个,在这个讲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时候,作为家族目前官最大的人,他还身系整个张氏家族的兴盛荣衰。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经过大半辈子打磨,以张家元为首的几个张氏领头人早为家族选了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督促家族子弟读书上进,走科举入仕之路,再经过三四代发展最后成为书香门第。

这是一条既有利益又得名声的好路,可是这条路也很漫漫其修远。

毕竟张家元这辈老了,张知劲同辈的已经结婚生子,读书的主力只能放在张伯书这辈,可这些娃子不是年龄太小便是已过了最佳入学读书年龄,若是师长管的严,自己也勤恳,至少也得十几年后有收获,更别说万一那里不妥,说不得还得指望下一代,这得多长时间才能达到目的?

他等得起,族人等着起吗?

世人多庸碌,不是谁都有大格局的。

所以,他们这些长辈也该努努力!

如今一个光大家族名声的机会晃荡一声放在眼前。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修水渠,修水渠,此事说着简单,可九曲县却是只能在石头上修水渠,那真是千难万难。

排除掉这个,张知劲有好几种官员提升官绩的办法,总得来说各有优劣,但也比修水渠简单的多。

“谁说不是呢?”

张家元认真听他一一道来,点头赞许:

“你说的我都想过。”

不仅他想过,九曲县历来那些县官难道都没有见识想不到这事吗?

不是!据他所知,至少如今他顶头的这位就想过,只不过代价太大不值得罢了。

“可我张家元是九曲县本县人,家里世代住在这里。而且我是农户出身,张家往上数几辈也逃不了这个框框?我自然头一个往这个上面使劲。”

庄户人家头等大事是什么?

无非是土地。

多少农人一辈子心心念念的不过家有几亩土地,盼着年年丰衣足食足矣。

“若是别的地方此事也许不难,可九曲县缺水啊!”

张知劲眼光落在坤舆图上,九曲县不是没有水,汀河就在那杵着呢,且由西往东再往南将整个县分成两半。

张家元跟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叹息:

“旁的县要有这么一条大河,早就成了鱼米之乡。”

偏偏九曲县坐落在大汀山南麓,因为全境都是山区,水往低处流,导致汀河处于群山底部。

虽说靠水吃水,汀河两岸的农田也能养不少人,可一来河岸地区只占全县地盘的两成,养活不了全县的百姓,二来每年都有汛期,住在河边也不一定安全。林林总总算下来,倒是有八成的百姓只能靠山吃山,住在各处山沟山腰山顶艰难求生。

如此也就难怪缺水、路难行成为九曲县的特色了。

不过富贵险中求,兴修水利到底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做好了得到的威望不是一般的大。

“其实你说的那些还不算最难,毕竟石头再硬再不好开,到底是死物,只要下的去功夫就成。

反倒活人不好办。

譬如县里那些有名有姓的人家,除了那些真是眼拙蠢笨的,也是家族渊博的,谁看不出其中的关跷,知道这是立在千秋的好事,有谁愿意得见张氏借此名声站起来,甚至压他们一头?

还有乡民地痞,虽然他想尽量避开农田,但地势在那儿摆着,有些田地还是要毁,真要征用那些农田,难道空口白牙就让人交出来?若是补银补地,可这些东西从哪里拿出来?

万一再若遇到那贪婪心大的狮子大开口怎么办?真要趁机闹事他该怎么办?

再有修水渠的人,全是徭役还是招人?

上面衙门是什么意思?

其中所涉及的银钱粮食工具该怎么办?一桩桩一件件真如那乱麻一般。

“唉,别以为做好事就有好结果,遥想当年始皇帝修长城,隋炀帝修大运河……”

这还是皇帝呢,结果还不是招了千古骂名?

所以,张家元说出目的:

“万事开头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