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少四处游历之时无意识得的,至于身份的暴露也是无意之中的事,想必舅舅也知道百里肆的狡黠,想要在他面前瞒住秘密,几乎是不可能,尤其是像我这种对至亲之人没有什么防备之心的。”少公子知道无论他说的多么天花乱坠,周王仍旧不会完全相信他的话,而是专门派人去查探一番。
可是想要从信北君那里查探出什么又比较困难,除非信北君与周王成了同盟,事先告诉了周王,少公子在陈国经历的所有事情。不过从周王暂且信任的神色来看,信北君明显没有这样做。少公子放心了些许,至少说明信北君还算是可靠。
“孤倒是感谢信北君的无意,否则孤错失了像你这般的信义聪慧之人,一定会后悔一生。”周王的话里有话,少公子听了自然觉着周王让他回来时别有用心,他装作听不懂并且谦虚地回道:“舅舅谬赞了,执不过是略懂一些粗俗的医术与剑道罢了。”
“孤听闻君家与澹台家是世交,不知执可有幸得知澹台家的大公子既是庄荀先生的徒弟,又是燕国的少祝。”周王话锋一转,又转到澹台不言身上去了。
少公子眼珠转了转,随即诚恳地回答道:“ 想当初在蔡国清华寺的桐花台上,庄荀先生收了澹台不言为徒,韩子收了护国将军叔姜为徒,而执不才,只得幸仁切大师的喜爱,做了清华寺的俗家弟子。”
“桐花台的那场比武,你也在场?”周王诧异地问道。
少公子点了点头,他竟不知桐花台的比试竟然可以传进安阳王城。少公子也不知,蔡国桐花台的比武不仅是传进了安阳,甚至传遍了九州上的任何一处地方。庄荀韩子同时收徒本就极为罕见,更难得的是加上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仁切大师。澹台不言一举成名的剑术已经闻名于天下,这也给万俟忌将军的脸上贴了金,自此之后想要拜他为师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九州上的名士贵族只恨当时没有在场,不能亲自目睹桐花台的那场精彩的比武。
“执果然是少年英雄,比孤那不入流的逆子强多了。”周王眼里波澜不惊,可却暗自汹涌。
“舅舅莫要在夸赞执了。”少公子依旧自谦,可偏偏他越自谦,他身上的锋芒就越耀眼,耀眼到周王开始决定将他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中。
“舅舅,执自小身子便不好,周地又风烈,如今前尘往事已经解开,执便可以放心的离开了。”少公子毫无预兆地站起身,与周王拜别。
“你这次与孤见面,难道就没有想要拿回属于你母亲清河公主的一切吗?”当周王藏在心里的话终于破口而出的时候,少公子反而松了一口气。
与其这样憋着,倒不如说出来,两个人明明知道为什么见面,却要彼此说着蹩脚寒暄的话。
“执有想过,可是想并不代表执就一定要这样去做,舅舅几番询问执的问题,无非就是确定执是否与九州之上的任何一个诸侯国有牵扯,几个蠢蠢欲动的诸侯国,舅舅看得见,执也看得见,但是执并不傻,清河公主是王的姐姐,是周地的公主,就算当时被舅舅的话引出了王宫,却仍旧在执的面前说着舅舅的好话,让执莫要心生怨恨。”少公子微垂眼眸,尽量表现着清心寡欲的模样。
“舅舅这一路走的不易,能护住大周而不被几个跃跃欲试的诸侯瓦解已经筋疲力尽,执万不可在这个时候,再给舅舅添乱,否则母亲不会放过我,我也不配做玉氏的子孙。”
少公子这一番话说的铿锵有力,若不是昨夜庄荀先生点醒了他,他也不会相处这番说辞去说给周王听,他抬起头平静地看着周王的眸子里闪烁着晶晶亮亮的东西,他心里暗自雀跃,帝王无情,却也有情。一个人经历了那么多风雨,抵抗了那么多纷争,想有一个人继承,想有一个人并肩,然而上天偏偏只给他一个儿子,并且与他还有着相异的观念,他不放心将王位交给他,于是他想起了岛上的姐姐来,想到他的姐姐应当与他一般,有一个璞玉一般的孩子,想到当时与姐姐说的那些关于周王之位的玩笑话来。所以他才开始派人四处打探,寻找着这个孩子的蛛丝马迹。
周王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周王不说,少公子现在也猜不到那是什么,只能且走且战。
“你可否愿意回到孤的身边,助孤一臂之力?”周王开口问道。
少公子紧缩眉头,沉默不语。
“执可否有难处?”周王见状又问。
“执势单力薄,怕辜负舅舅重托。”少公子故意卖关子,将问题丢还给周王。
“你且放心,你若在孤身边,必定不是孤军奋战,况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