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飞跃悬崖 >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欲擒故纵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欲擒故纵

,王丰延是一位顶有本事的钱谷师爷,对南宁府户书的把戏一清二楚,把这位户书治得服服帖帖。

这户书心甘情愿把南宁府“鱼鳞册”献给王丰延。王丰延见他颇识大体,便也投桃报李,推荐他到南宁军政府财政处任职。

“鱼鳞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登记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

王丰延老于吏事,一眼就瞧出户书贡献的“鱼鳞册”详实可靠,年份较近。黑旗军攻克南宁城时,曾在知府衙门签押房里搜到一份“鱼鳞册”。

这份“鱼鳞册”算是正册,归南宁知府所有。但它制作于嘉庆年间,年份久远,内容粗陋,远不如户书私藏的“鱼鳞册”精细。

有了户书的“鱼鳞册”,军政府就大致准确掌握了所属的土地、人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召集里长、粮长,要他们交出各自的黄册,与户书的“鱼鳞册”互相印证。

王丰延说:“满清沿用明朝制度,在乡下设立里长、粮长,多由大户担任。里长又称地保,多由当地耄老担任,负责掌管户口、治安等事。粮长则专门负责划片征税,完税后纳于州县户房。

“因此,里长、粮长才是最底层的征收田赋者,对当地人口、赋税最为熟悉。其中,又以粮长最为紧要。本朝之初,地主对粮长之职趋之若鹜。因为粮长可与官吏攀上关系,又能借机发财。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自道光以来,朝廷赋税加重。各地层层加税,最后都落在粮长身上。近些年,中国气候转冷,粮产收成减少,赋税却不断增加。各地老百姓聚众抗粮杀差,粮长完不成征税任务,甚至还出现自掏腰包倒贴的现象。

“大地主有钱有势,纷纷辞去粮长之职。如今南宁、太平各地担任粮长的,多由中小地主轮流担任。这些中小地主逃亡得不多,咱们可以尽量争取他们,甚至可以选取其中的开明者担任税吏。”

杨烜点点头,对王丰延的主张表示赞同。他说:“人之初,性本善。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却能让好人变成坏人。满清贪官污吏横行,与制度的崩坏不无关系。

“户书、粮长、里长也不全是坏人。我们这次均田免赋,要想尽快实行,应当尽量争取他们的支持,至少不能让他们从中作梗。

“不过,有一点我们要格外注意。军政府代表的是百姓的利益,维护的是百姓的利益。军政府实施均田免赋,最大的后盾是黑旗军,最大的倚靠是百姓,而非这些户书、粮长、里长。

“我们争取户书、里长、粮长,主要看重的是他们手里的鱼鳞册、黄册。离开了户书、里长、粮长,咱们照样可以均田免赋,千万不可迁就他们。

“而且,户书、粮长的鱼鳞册、黄册也不可全信。凡事都要得到老百姓的印证,方可相信。我们不能为了推动均田免赋,让渡一分一毫老百姓的利益”

杨烜一贯主张民谋利,在这方面具有宗教般的虔诚。王丰延连忙应允,自不必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