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麴义没有防备,被人狠狠的按在地上,他听到袁谭等人按在自己身上的罪名后,心惊肉跳,又怒极骂道:“小儿!你家还没得天下,就急着杀大将了么!当年要不是我投效尔翁、连战公孙,河北岂有尔等的安身之处!”
见他列数前功,大诉冤枉,袁谭不得不拿出想好的理由来服众:“我袁氏诸将,唯你最有功劳?你自恃有功而骄傲放纵,不服上官,我父尚且屡次示以宽大。谁知你心怀不轨,借外兵强敌,谋我兵权,行自强自立之事,贼子之心,欺我无知么?”
麴义心里本就有鬼,但却不是要反叛,而袁谭恰好留意到对方神情愣怔的一瞬,便愈加笃定自己说中了,于是怒不可遏:“果有此意!来啊,将他军法处置!”
高览话不多说,将回过神来不住痛骂的麴义拖出帐外,一刀了事。袁谭又接着下令,命高览立即率兵包围麴义部众的营地,将彼等拆散整编,期间有不少死忠残部,集结起来畏诛逃命,又紧跟着被高览率兵扑灭。
麴义一死,全军立时整肃,太多将士往日慑服于麴义的威望对袁谭多有阳奉阴违,如今见识到袁谭的狠厉手段,一众人等狐悲之余,也都老实不少。
除了这个岔子后,袁谭不得不再度调整既定的断后部署,此时他手上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高览一人,他偏偏又舍不得,这时候他就想到麴义的作用了,袁谭一时冲动杀了人,如今既然杀了,却隐隐有了悔意。
“以属下之见,留守莒县,不在于兵马多少,而在于用人得否。”辛毗注意着袁谭的神色,在董昭投来的目光中轻声说道:“若是用人得当,单凭麴义一人,便足以威慑昌豨,不需万千兵马。麴义之亡,在于其意图自强,借势谋利,如今其人已然正法,留守莒县者,更当择选一名才干可当万千兵之人。”
这一番话将袁谭心中的不安冲淡了不少,他急忙问道:“既有此言,可是有什么合适的人物?”
“属下以为,董公仁就很得当。”辛毗拱手看了董昭一眼,不急不慢的说道:“一者,董公仁善于安抚州郡,当年公孙瓒南侵冀州,巨鹿、魏郡皆贼乱不止,而董公仁单骑入郡,旬日便降服之,可见其能。至于二者,董公仁早前奉命委身吕布麾下时,与昌豨交好,彼此情谊、威信俱在。据此以观之,有董公仁守琅邪,足以无事。”
辛毗一一列数的功绩与理由都很让人信服,更让袁谭意动的是,董昭有着种种优势与处理相似事务的经验,就意味着自己不需要再从捉襟见肘的部众里再分他太多兵,而他也可以趁此调遣更多的军队防守北海。
有了辛毗的荐举,其他人又不肯留下来面对强势的曹操以及传说中将带大军赶来的朱儁,于是董昭很快得到了袁谭分给他的一千兵马,负责在袁谭北归青州后督琅邪诸军。
建安三年十一月初三。
徐州,琅邪国。
曹操已经接到淮南、河北的连连胜讯了,他知道天下局势略定,胜负将分,心中的一股危机感也愈加强烈。他不愿再这么拖沓下去了,稍稍修整了兵马之后,当即提兵追击,一举收复琅邪国都开阳。
这时昌豨已领着残兵数千退往阳都,又听闻袁谭杀了麴义,留董昭断后,曹操大笑不止,也随即暂缓了进攻的态势,留在开阳准备先处置一件‘私事’。
“生来就是只林间雀,却要效鸿鹄飞高远,之后不但诸事无成,就连脚下的树枝都要站不住了。”曹操与郭嘉并辔行在宽阔的道路上,笑着说道:“这就是现今的琅邪王。”
琅邪王刘熙年轻气盛,志愿不小,在他做王太子的时候目睹天下纷乱,朝廷播迁,自以为东周天子式微、王莽篡逆的乱世再临,很有心力的要与挚友萧建做一番大事。琅邪国向来富庶,北接青州,西临泰山,曾经是赤眉军的发源地,被赤眉军拥戴为帝的刘盆子祖上城阳王也是被封于此地。
种种巧合,让刘熙想入非非,他把以昌豨、臧霸为首的泰山群寇视为‘赤眉’,更把自己看作是刘盆子这样有天命的人——不过他自诩比刘盆子出色的多。于是借助宗室身份在朝廷远在长安时号令诸军,拥众青徐的愿景很快在萧建的策划下完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萧建几次联络昌豨、臧霸等人,更通过琅邪王室对曹操的恩德,试图得到兖州的支持。
“这个萧建确有才略,奈何时势不予,方今天下也远非昔日王莽之世可比。”郭嘉在马上淡淡说道:“不然还真能让他做出一番事来。”
曹操摇了摇头,道:“当年陈王也有这个意思,自称辅汉大将军,想要参与讨董,可酸枣诸人各有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