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有常曾有过的一段情,帝都有很多知情人,有常护送她的原因,高大人传讯君柔时,君柔如实相告。
还有有常那两封信的笔迹,皇帝,韦丞相的儿子,有常的好友韦思过,君柔等都看过,都说是有常的笔迹。
甚至,当晚,净慈与有常在山顶大佛处的事,高大人四方查探之下,都找到了目击证人。
这是一个修道的人,他当晚在旁的一处山头打坐,远远的看到山顶大佛处有人影,由于相隔太远,看不太清,但看到确实是三个人影。
最后,似乎有一个掉下去,另一个女子的身影试图是想拉回他,最后也不知怎的,应是拉脱手,摔了回来,摔回来后,她站起来,似乎要跟着跳下去,最后被第三个人死死拉着。
如此一说,汪净慈说的句句属实,最后一个人的证词很重要,证明她不仅不会杀人,还拼死相救过。
所以最后案件太师夫人被定无罪。
如意直到案件最终定案,才佩服夫人思绪缜密,精明。
终于明白夫人的那句:“没有什么比如实交待,更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了。”的真正意思。
整件案中,如果官府发现夫人稍有作假,那就证明,她跟案子脱不了关系。
所以没有什么,比完完整整地将整件实“如实交待”最能让人信服了。
她的“如实交待”有自己特殊的见解。
他们当时所处之地高旷,视野开阔,加之人们视线所达可以很长,她不敢肯定在附近某处山头或山洞是否刚巧有人看到当时情形。
所以,她对人们能看到的,如实交待。
而声音所传很有限,而且当时,他们声音都不大,加上,她事先检查过山顶,确实当时山顶没有闲杂人,所以她肯定他们说话的内容没有外传。
所以,他对别人听不到的内容,随她意愿稍作更改,把自己的责任摘掉就行了。
她甚至将两人的谈话内容都“如实交待”了,只不过,将两角色对调一下而已。
于是有常的在众人眼中,就是个对旧爱依然痴恋不忘,为报复,娶了乞丐女,最后,甚至想抛下一切,与旧有私奔的形象。
这就是她心目的的“如实交待。”
所以,这个世间,“眼见为实”这话,很多时候,亦是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