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八五章 闲置

第一一八五章 闲置

好在王德化也很有心眼儿,在皇帝面前,还没敢将杨振,与他主持的为公主挑选良配的事情联系到一块去。

但是他仍在以各种各样的话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崇祯皇帝在这个事情上的立场。

只是杨振的明确拒绝,让他一时有点意兴阑珊。

当然,与心情复杂的王德化不同,正月十九日上午朝会结束之后,在乾清宫内听了杨朝进关于金海镇之行的报告之后,崇祯皇帝十分高兴,当着诸多内臣大珰的面儿,把杨振好一顿夸奖。

而与此相应的是,那几道早已拟好的从辽西和金海镇调兵南下援剿流贼的诏书,也在当日下午迅速走完了流程,加盖了印玺,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辽西和金海镇去了。

事实上,杨振的驯服,让崇祯皇帝非常满意——这已经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他感到满意的事情了。

崇祯皇帝从金海镇那里调兵,固然有加强督师侯恂麾下兵马的需要,但主要是为了堵上洪承畴、祖大寿他们的嘴。

因为去年辽东开战之后,与清虏连番作战的人马主要是金海镇。

而今,朝廷从金海镇都抽调了过万的兵马南下,你们辽西那边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而他之前之所以还要派杨朝进往金海镇走一趟,还给了三百道任官空劄,就是为了安抚杨振,同时让杨振出兵配合。

结果显而易见,杨振非常配合。

而杨振的配合也的确起到了相应的效果。

就在崇祯十六年二月初九承天府知府开门迎贼,承天府、荆州府、岳州府陷落的消息传到京师,崇祯皇帝再一次忍不住大发雷霆的同一时间,新组建的金海镇南下援剿兵马七千五百余人,在副总兵刘万忠的率领之下,登上了俞亮泰、高成友指挥的庞大船队,正式启航南下了。

而一直观望形势的辽西各路兵马,尤其是张存仁所部兵马,在得到金海镇援剿兵马已经启程南下的消息后,也于崇祯十六年二月十五中午,跟在“平羌将军”甘肃镇总兵白广恩和“征西前将军”大同镇总兵王朴所部兵马的后面,一起启程南下了。

白广恩出关作战时带出来的万余人马,而今还剩下八千余,主力尚在,其中除了两千来人的车炮辎重队伍之外,剩下六千来人全是骑兵,浩浩荡荡,气势不凡。

至于大同总兵王朴,从大同花钱招募并带出山海关的大同兵马,除了在寒冬腊月里染病而死的极少一部分人外,剩下一万一千多人,一仗没打,一个个全须全尾、兴高采烈地撤往关内。

唯有不情不愿的张存仁,及其麾下部将张洪漠、刘天禄、祖可法、高光辉等人,心情十分复杂。

崇祯四年,他们在大凌河重围之中被迫投降了清虏;崇祯十三年,他们又在广宁发动兵变,杀了清虏安平郡王杜度,献城归来。

如今到了崇祯十六年,不仅朝廷猜疑他们,就连其他各路辽西兵马,他们十几年前的同僚,现在也排挤他们。

祖大寿麾下各部人马没有入关南下的,南下的唯有他们这一支。

他们自认为,自己与白广恩部、王朴部不一样,因为他们是辽东人,而白广恩及其部下本身就陕西人,调回三边总督麾下,等于衣锦还乡。

王朴及其部下本人都是大同镇人,如今也是回归本镇,相当于与家人团聚。

而唯有他们这一支,是被迫南下的客军。

所以他们觉得自己们是被人针对了,不仅是被朝廷针对了,而且还被自己昔日的辽西同僚们针对了。

所以张存仁所部人马万余人,从上到下,情绪远不如白广恩、王朴两部人马归心似箭那般高涨。

但是他们不得不服从军令,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崇祯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中午,白广恩、王朴、张存仁三部兵马共计三万多人,相继抵达通州一带,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十几里。

通州一带士民百姓,包括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商旅,望见如此规模气势的官军队伍,有躲避的,有窥探的,也有奔走相告的,一时人心振奋,颇觉有望剿灭流贼。

而事实上,如果将此三万多以骑兵为主的人马拧成一股绳,全部交给孙传庭或者马士英统率,或者哪怕是交给此刻京师朝堂上一位知兵的大臣统一指挥,前往湖广作战,确实有很大机会一举重创正云集湖广就食的流贼大军。

但可惜的是,二月二十六日中午,崇祯皇帝在武英殿内集中召见了白广恩、王朴和张存仁三位总兵,给了印绶,并赐宴勉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