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七一章 主力

第一一七一章 主力

不增。

这次汝宁府之战过后,其兵力再次减员近千人,眼下只剩七千余,预计回师之后,必将受到留守徐州、海州二地的总监军沈器成、都虞侯柳林等人的诟病。

不过,方光琛对此并不担心,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

他很清楚,杨振对待朝人的态度,哪怕现在掌控高丽的沈氏跟杨振是联姻和盟友的关系,也改变不了他们是外人的事实。

杨振不可能看着他们坐大,其中心思正如方光琛不希望他们坐大一样。

当然了,原来的忠义归明军之所以减员那么大,也不是方光琛有意为之。

战场嘛,刀枪箭炮又不长眼睛,方光琛向左右也左右不了。

再说了,他还指着他们跟流贼接着干呢,又岂会那么沉不住气去自断臂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战损。

若非实情如此,不要说沈器成、柳林他们早就闹起来了,恐怕就连与沈器成、柳林并非一条心的安应昌也不能答应。

但是要说方氏父子内心里面真的是把他们看得跟于乐吾率领的重骑兵营一样重要,那也不太可能。

如今新编的忠义军第二团营,就是以于乐吾率领几乎扩充了一倍还多的重骑兵营为主组建的。

第二团营的兵员数量,也比第一团营多了不少,除去人人皆双马且人马皆有铠甲的前锋重骑兵营三千余人之外,还有另外从徐州、淮安府等地收编民团而编成的左右前后四个营头。

这四个营,每一个都是两千人。

左营守备张七,原是曹州沿黄一带的豪强,李自成三打开封城期间,其人带了近千青壮,跟随徐州一举人名叫阎尔梅的,主动前来联络登莱援剿先遣军,希望效力。

虽然当时由于官军在朱仙镇的突然崩溃,张七及其所部乡勇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是当时方光琛与阎尔梅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遂动了招揽张七及其所领乡勇的念头。

及至河决开封,登莱援剿先遣军后撤到徐州之后,方光琛便托徐州举人阎尔梅将其召至徐州,直接给了一个守备的名头,然后将一些新募的丁壮与其所领乡勇混编,拉起了第二团营的左营。

与此相应的是,登莱援剿先遣军在收编了张七从曹州拉来的乡勇并移防徐州之后,那个叫阎尔梅的徐州举人,居然从自己老家沛县带了两千多人来投。

这两千多人,分为三家,但其实是以阎尔梅为纽带串联在一起的亲族、戚族。

人数最多的一家,是其妻王氏娘家的两个侄子,名王者臣、王者都的,共带来了王氏宗族及佃户、乡民青壮八百余人。

其次是其女婿家,以其出身沛县豪族的女婿——名叫张希曾的为首,带来七百多人。

再然后就是以其弟阎尔羹和侄子阎御九等人为首的阎家人及其舅家耿氏拉起的队伍,共有青壮乡勇六百余人。

为此,方一藻、方光琛父子将其全部接收,编为右营,以其弟阎尔羹为营都司,以王者臣、王者都、张希曾、阎御九四人皆为千总。

同时因为沛县豪士阎尔梅在徐州,尤其在沛县、丰县一带,甚至附近的腾县、峄县等地,都有巨大的声望,其本人又有举人的功名在身,方氏父子不敢轻易授予他金海镇的武职。

最后,还是在方光琛的建议下,由其父方一藻出面,暂时礼聘其为登莱巡抚行辕的谘议参军,请他帮忙奔走联络徐淮地区与灾民赈济与安置有关的事务。

谘议参军不是大明朝的正经官职,说白了就是一个私人幕僚或者师爷的身份,但说出来比幕僚或者师爷要好听一些。

好在这个阎尔梅已经四十不惑,而他本人也早被朝廷打入另册,并没有真正出仕的打算,如今所作所为,只为救时做事,保一方平安。

所以对方光琛的劝说、方一藻的礼聘,他到时欣然接受,眼下正在海州、赣榆一带的救济营忙着安置和赈济云集在那里的灾民。

当然,忠义军第二团营下面,除了前军和左、右营之外,还有中军和后营。

河决开封、登莱军移防徐州、海州之后,有淮安府南部盐城的生员厉豫,听说方氏父子在海州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