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皇五子算是嫡出,这个没有太大问题。 但是若立这个皇五子的话,今后皇室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皇五子继位以后,又该如何面对他的生母以及生母的丈夫,还有一堆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们? 这些问题,本来也是黄台吉担心的问题。 因此,当多尔衮等人提出这些问题以后,黄台吉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包括养好了脸上的伤,同样列席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汉官之首鲍承先,对此也无话可说。 因为黄台吉当年的做法,连他这个一贯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汉奸,都接受不了。 而且也实在找不到吹捧的角度。 包括出席王大臣会议的两红旗旗主继任和硕礼亲王满达海、继任多罗克勤郡王罗洛浑,还有多罗谦郡王瓦克达,以及拜尹图、塔詹、冷僧机、扬善、何洛会、阿达礼等等六部满洲承政、八旗满洲固山将近三十位议政大臣,面对这种问题,他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结果是,有关定立现在的嫡长子皇五子为储的事情,再次被搁置。 在多尔衮、阿济格等人带动之下,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题,反而转向了宗室、王府前福晋所出之子女,是否还算嫡出的问题,气得黄台吉当即遣散了第二次的王大臣会议。 多尔衮、阿济格带动的风向,当然是不利于黄台吉本人的。 因为黄台吉的生母同样出身叶赫那拉氏,在老奴酋面前并不怎么受宠,至少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生母阿巴亥比起来,算不得多么受宠。 而且那位叶赫那拉氏在生黄台吉的时候,也不是正妃,虽然一度做过正妃,但时间很短,因为她死的太早。 相比之下,多尔衮出生的时候,其母阿巴亥正好是老奴酋的正牌子大妃。 要不然的话,多尔衮以及比他小的同母弟多铎,也不会在小小年纪就当了旗主,并且地位那么崇高了。 嫡、庶之分,在八旗里面是很重要的,有时候简直犹如天壤之别。 在这个问题上,多尔衮是最有发言权,也是最不怕跟别人比的。 而与此相对的,黄台吉却不是很在乎这个东西,颇有些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意思。 但是在立储的事情上,尤其是他自己身体久病不愈的情况下,他却不能不认真对待宗法名分问题。 于是,被拿到二次王大臣会议上商议的立储人选,即皇五子硕塞,因为其母现在的身份问题,再一次不了了之。 接连两次王大臣会议没有结果,也让黄台吉对自己之前的想法产生了一些动摇。 虽然大清国西线和东线都面临威胁的形势,迫使他选择立长,但两位年长一些的皇子各有各的问题,他的心里也很清楚。 十五岁的皇四子叶布舒,其生母颜扎氏,出身低微,没有外家势力,就是现在自己听取了内三院的意见,紧急将其生母颜扎氏封为侧妃,也无法改变其本是庶出的身份和弱势的地位。 在注重出身和根底实力的八旗内部,庶出的皇四子注定了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广泛的支持。 黄台吉深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自己强行下旨立他为储,将来他也保不住储君的位置。 至于现在的所谓嫡长子,即十三岁的皇五子硕塞,黄台吉原本就不喜欢他。 因此在王大臣会议之上,这个人选遭到多尔衮等人反对的事后,黄台吉自己也没有为他说什么话。 不过,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立储的事情,是黄台吉已经定了要做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因为一再受挫就半途而废。 毕竟,他还有几个儿子,虽然剩下的几个儿子年纪都小了点,但是自己还在,只要在王大臣会议上把皇储名分议定,将来除了自己,谁也更改不了。 于是,几天后的六月初四日,黄台吉又一次亲临大政殿召集议政王大臣会议。 这一次在立储的事情上,内三院提出来由王大臣会议共议的人选,除了年龄幼小之外,再无什么可指摘之处。 因为他们提出共议的人选,是黄台吉现有子嗣中身份毫无争议的儿子,一个是嫡出的皇九子福临,也就四岁多一点,另一个是嫡出的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不满一岁。 按理说,这两个小娃娃一摆出来,应该没啥好争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