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山地步兵师
除了特种部队和李察的装甲部队之外,还有一支特殊的部队。
只不过这种部队类型早在德国和奥地利早就已经出现了,山地步兵师。
欧洲战争中,人们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奥地利山地步兵师了,雪绒花是他们的标志,高山上行军的身影是他们不变的信仰。
而俄国现在也希望拥有一支这样充满精神的队伍,和李察一同前往中东的那几个步兵师就是此次变更编制的师团。这一次前往中东最主要的也是在那里积累相关的作战经验。
毕竟波斯那里也是有不少的山地,这些都成了山地步兵们天然的练兵场。
世界最著名的山地部队莫过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地部队。所有士兵都从当地山地居民中选择录用,他们须接受严格的山地作战训练,士兵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毅力。
德国国防军最初的山地师成立于1938年,当时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拥有山地部队的奥地利军队也并入了德军。
首先组建的是第1至第3山地师,战时最多扩充到了10个师。按照当时德军的编制,一个山地师下属若干山地步兵团,山地炮兵团,山地工兵营,山地反坦克营,山地通信营,自行车(或摩托车)营以及师直属后勤部队。
由于部队在山地行动时基本靠人力运输,因此无论是单兵装备,还是重型装备,也或后勤物资,都要充分考虑到士兵的负荷能力,编制的确定过程,也要加入这些因素。
与一般步兵师不同,为了适应地形特点,山地师以自行车营代替了一般部队中的侦察营。
这基本上也成为了俄国山地步兵师编制的基础模板,当然这其中李察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其中,这个编制也是李察向军队高层提议的。
当然在这之前军方高层就已经有意向组建山地部队,李察还没有那么的手眼通天。只不过是李察的计划更加完善了俄国山地步兵师的编制罢了。
在第十步兵师的驻地,现在更应该说是第一山地步兵师的驻地,李察见到了弗拉基米尔少将,老友相见,自然是无话不谈。
从来没有这么放松过了,即使是去第一装甲营视察,都感觉是在例行公事,反而是在这里,李察感觉是来旅游一般的惬意,走在山地步兵师作训场,不知道为何这里的景色异常的动人,
驻地的附近就是一处小山,士兵们日常的训练就是在那里完成。虽说没有阿尔卑斯山那样让人美的窒息,但也是个闲暇时光里,游玩的好去处。
说到阿尔卑斯山,李察就突然想起来了那次去奥地利访问的机会,虽然李察并没有前往,但是这次访问还是照常举行了,而且据说双方交谈融洽。
而且说到底李察还有些小遗憾,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南部。呈一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山势雄伟,风景幽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晶莹的雪峰、浓密的树林和清澈的山间流水共同组成了阿尔卑斯山脉迷人的风光。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这条耸立在欧洲南部的著名山脉,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东延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东止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
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长约1200千米,宽130~260千米,东宽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山脉主干向西南方向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东南方向延伸为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3段。西段西阿尔卑斯山从地中海岸,经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的西北部,到瑞士边境的大圣伯纳德山口附近,为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
在蓝天映衬下洁白如银的勃朗峰是整个山脉的最高点,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界。中段中阿尔卑斯山,介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有马特峰和蒙特罗莎峰。东段东阿尔卑斯山在博登湖以东,海拔低于西、中两段阿尔卑斯山。
这些美丽的描述就只能在书中看到了,李察自己倒是十分想亲眼见到。
不过李察可不相信哈布斯堡那帮自认为高贵无比的老掉牙的吸血鬼们能够和俄国建立什么恰当的外交关系。
但是真的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访问真的是收获满满,而且现在在山地步兵师就能见到不少的奥地利军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