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醒来后再进行,但只这两项灵能,就足以证明此次独一型的实用价值在过往三种之上,而且还有隐性的好处。”
刚晋升那会儿,徐胜还没有多少感觉,可经过方才的义诊折腾后,他隐约感受到身体产生了变化。
徐胜先是原地闭目伫立,片刻后睁眼伸指向斜上方一点,一道金色的指气从指尖激射而出,并在中途陡然散开,化作数百道细密如针的金色劲气,正好命中藏在树枝间的榛子。
只听得一连串“啪嗒”的脆裂声,榛子壳被击碎,数不尽的榛子仁从树上掉落下来,宛若下起了果子雨。
徐胜化指为掌,掌心勃发百川归流劲,将掉落的榛子仁尽数吸摄到掌心,并且十分精巧地垒成塔状,堆得满满当当,却无一颗掉落,尤其这些榛子仁的形状各异,重心稍有偏移,就可能引发崩塌。
这一手妙之毫厘的劲力掌控,若有外人在场,怕是要惊掉一地的下巴。
“果然,我在武学上的资质和悟性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可以将他人的武功转化成自身的武功。”
理论上,徐胜在《梵天轮指》上的造诣达到了圆满之境,升无可升,但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的武学水平完全靠外挂加点提升上去,是一种被动的灌输式提升。
一门武功最初被创造出来时,其招式、运劲法门皆是创始人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所构想,虽说每个健全的人都有双手双脚十根手指十根脚趾,但体重、身高、臂长等细节处不免存在差异,或许一个细节的差异不算什么,可所有的细节叠加在一起,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
长辈夸奖一名弟子与某种武学契合,本质上,其实是这名弟子的身体资质与创始人接近。
一名真正的武学宗师在修炼武功的过程中,会不断进行细节上的修正,令其变得更为契合自身,而徐胜全凭外挂提升,省略掉了这一过程,他所达到的圆满境界,其实是创始人的圆满境界,不是他自己的。
同样一门武功,如果徐胜对上凭自身努力达到圆满境界的对手,立马相形见绌,之所以不曾暴露,反而经常被人们惊叹他的武艺高超,是因为圆满境界本就不容易达到,他以圆满对上大成或小成之境,自然会有境界上的优势。
哪怕是别人的圆满境界,也是一种圆满的境界,至少得双方对等,才能比较出高低,更遑论徐胜的身体素质远超常人,哪怕技巧上有所不如,也可以发挥出超越对手的威力,这也是他对此事不甚在意的原因。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在蜕变出“达摩”这一独一型灵格后,徐胜的资质与悟性暴涨,尤其后者产生了质的蜕变,如果说以前的他是普通人中的上人之资,那么现在的他已经勉强当得起别人口中“绝世天才”的评价。
只是原地思考了一会,徐胜便对已经掌握的各种武学进行了归纳修正,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武学,不仅运转如意,还能消耗同样的气力发挥出更强的威能。
这属于灵格的隐性福利,并不以灵能的形式展现出来,正如灵格“巫觋”能让方清月在修炼占卜类功法时事半功倍一样。
“不愧是各种武侠小说中的‘禅武鼻祖’,背景版中的boss级人物,感觉我现在可以凭一己之力创造出七十二绝技。”
徐胜此刻审视自身所学,只觉得思路无比清晰,如掌上观纹,过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疑问统统贯通,以前那些高深的武学如今再看,轻易便能看到其中的破绽,并想出相应的破解之法。
其实,过往的独一型灵格并非没有隐形福利,只是方向不同。
济公和法海不用说,比起武学,两者更偏向术法,但徐胜的术法资质连中人之姿都达不到,提升后自然也见不出优秀。
鲁智深倒是偏向武学,但比起悟性,他更注重提升身体资质,各类民间故事中的鲁智深也从来不是靠武功招式吃饭。
当然,这三种灵格或多或少都提升了一些武学天赋,但都属于“厚积”的过程,加上徐胜习惯用外挂加点,并未察觉自身的变化,直到此刻晋升“达摩”,终于如活火山觉醒一般,连同之前的积累一起喷发出来。
“师弟好兴致啊,大清早不睡觉,起来摘尖栗,莫非清晨的尖栗更好吃?”
唐徵明从客栈的窗口一跃而出,双臂伸展如大鹏滑翔,落到徐胜身前,双眼一亮:“哟,居然还都剥好了,这怎么好意思呢。”
说话的同时,他伸手就从徐胜掌心的榛子塔中抓过一大把,塞进嘴里咀嚼。
“香,真香!”唐徵明竖起大拇指,“看来清晨